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第一步,面對家庭教育,孩子到底該如何進行教育呢?嚴加管教,還是大膽放手。對于這兩種說法,彼此雙方很難說服對方。其實對于孩子教育的“管與放”,劉少奇同志已經(jīng)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該管則嚴加管理”
二十世紀60年代初,少奇同志的兒子源源在學校住宿,每周回家一次。當時,學校為了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建立了學校家庭聯(lián)系薄。老師把學生一周的表現(xiàn)寫在上面,由學生本人帶回家去給家長看。當時,少奇同志擔任國家主要領(lǐng)導人的職務(wù),工作是那么忙,但他也要抽出時間,親自過問此事。有時還寫上自己對孩子的批評意見。為了避免張揚孩子的身分,少奇同志在聯(lián)系薄上簽上自己少年時代用過的名字。
有一次,學校食堂吃棗窩窩頭,源源把大棗挖出來吃了,把窩窩頭給扔了。少奇同志知道了這事,嚴厲地批評了兒子,并在給老師的聯(lián)系薄上寫道:
“要愛惜勞動人民的果實,糧食來之不易,不容糟踏!”
還有一次,少奇同志聽說源源讓學校的阿姨給洗了衣服,就在聯(lián)系薄上給老師寫了一段話:
“源源應當從小養(yǎng)成愛勞動的習慣,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勞動是光榮的,不勞動是可恥的!”
作為國家主席,少奇同志如此嚴格要求子女,使老師深受感動。
一個星期六的晚上,少奇同志到首都機場迎接外賓。他的女兒平平也正好由學校選上給外賓獻花。通常情況,獻花以后,學校用汽車把同學們送到市內(nèi),再由老師一個個分別送回家里。這一天,天已很晚。正好少奇同志又在機場,學校的姬阿姨為了不讓平平再白跑一趟學校,就把平平交給了少奇同志的警衛(wèi)員,委托警衛(wèi)員把平平帶回中南海。
少奇同志平日是不準孩子乘坐專車的,聽了警衛(wèi)員的情況說明,才同意下來。平平跑過去見爸爸,少奇同志問她:
“你跟班主任老師講過了嗎?”
平平聽了爸爸的話,轉(zhuǎn)身走到班主任老師面前說:
“老師,姬阿姨讓我跟爸爸回家,我可以走嗎?”
老師說:“我知道。你走吧!
當平平回到爸爸跟前時,少奇同志又問她:
“你跟老師說‘再見’了嗎?”
平平一伸舌頭,扭頭又跑到老師跟前,恭恭敬敬地說:
“老師,再見!”
當她又回到爸爸身邊時,少奇同志望望一群少先隊員,又鄭重其事地說:
“你跟同學們說‘再見’了嗎?要懂得禮貌。”
這樣三番五次的,平平被弄得不好意思了,但她還是返回隊伍前,向小朋友們揮手告別。
1958年,電視機剛剛在國內(nèi)出現(xiàn),當時還是一種很新鮮的東西,能看到它的人還不多。一天晚上,少奇同志回家,一進庭院,就聽見孩子們興奮的叫嚷聲。他走進客廳一看,孩子們正在圍著一臺嶄新的國產(chǎn)電視機看節(jié)目呢。
他走過去問孩子們:
“這電視機是哪里來的?”
孩子們說是某某單位送來的。少奇同志皺了皺眉頭,沒說什么,看了一會兒電視就去辦公了。
過了兩天,他把孩子們叫到跟前,心平氣和地對孩子們說:
“電視機是公家送來的,我們不能據(jù)為己有。再說,我們這里有許多工作人員和警衛(wèi)戰(zhàn)士,應當讓大家都有機會看。你們說,電視機應該放在哪兒呢?”
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下子都明白了父親的意思,異口同聲地說:
“放到食堂里,機關(guān)食堂里天天有許多的叔叔阿姨在那里吃飯!
第二天,電視機就搬到機關(guān)食堂里去了。
“該放則大膽放手”
少奇同志對子女在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上,采取的是嚴格要求、嚴加管理的態(tài)度,絲毫不放任;而在子女吃苦耐勞和經(jīng)風雨見世面方面,則采取的是大膽放手的態(tài)度。
少奇同志最小的女兒叫瀟瀟。從小聰明伶俐,全家人上上下下都喜歡她,少奇同志當然更是喜歡。每天少奇一起床,大家就把她送到爸爸面前,讓孩子和他玩一會兒。孩子咿咿呀呀地又說又笑又唱又跳,屋子里充滿了歡樂,少奇同志很高興。
瀟瀟3歲的時侯,少奇同志的夫人王光美同志突然決定要把她送到幼兒園去。少奇同志身邊的工作人員都不高興,說孩子在家里有多隨便呀。到幼兒園太拘束孩子了,有點舍不得。
少奇同志耐心地對大家說:
“家里這么多人喜歡她,疼愛她,會把她給慣壞的?偸窃诩依锷,以后就不容易和別人小朋友相處了。把她送到幼兒園,她和小朋友們一起生活、鍛練,將來長大了才能和群眾打成一片啊!”
聽了這番話,大家豁然開朗,覺得少奇同志這才真正是從長遠、從根本上愛孩子。
孩子們小時侯,少奇同志是盡量不讓他們在條件比較優(yōu)越的家庭里生活,能入幼兒園就入幼兒園。上學以后,能住校就去住校。并且設(shè)法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讓他們到社會生活中去經(jīng)受鍛練。
1965年夏天,劉少奇同志的夫人王光美正在河北新城縣蹲點。一天,少奇同志把一位秘書找來,告訴他說:
“我寫了一封信,讓平平給她媽媽送去。你們不要給她買車票,不要送她上車站,更不要用小車送她,也別通知光美或縣委的同志去接她,讓她自己走一趟!
劉平平是少奇同志的女兒。那年剛15歲,即將進入我當時正在任教的北京師大一附中高一學習。
她沒單獨出遠門,又是個女孩子。新城縣離北京有一二百里地,她又從未去過,秘書不免很擔心。少奇同志說:
“這就是‘放’嘛!只有這樣,才能使她得到鍛練!
劉少奇同志以前曾經(jīng)跟秘書說過這樣的話:
“對于小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管什么呢?學習不好,品德不好,沒有禮貌……這都要管。什么叫放呢?吃苦耐勞的事,經(jīng)風雨見世面的事,要放手讓孩子去干!
想到這些,秘書理解了劉少奇同志的做法。
當平平突然出現(xiàn)在遠在新城縣的媽媽面前的時侯,在場的人都很驚訝,不禁關(guān)切地問道:
“平平,你是怎么來的呀?”
平平自豪地說:
“是我自己來的呀。買火車票,坐火車,找到媽媽……全是我自己!”
當人們知道這一切都是少奇同志親自“導演”的時侯,無不從內(nèi)心深處佩服“導演”非凡的意圖和良苦用心。
管放結(jié)合,異曲同工
少奇同志對子女教育,不論是“管”還是“放”,都體現(xiàn)了一個“嚴”字,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很令人回味。
我們有許多做父母的,對孩子管教得倒是很嚴,絲毫不放任。這當然是對的。不嚴格管理,放任自流,孩子就容易養(yǎng)成不良的品德和習慣。但只是一味地嚴格管教,良好品德和習慣倒是能夠形成?珊芸赡馨押⒆庸艿谩按羧裟倦u”,就像“木頭人”似的。將來孩子長大進入社會,遇到困難不能克服,遇到問題不能獨立解決,就不可能生存?朔щy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只能在實踐中學習、獲得。
家長對孩子不能只是一味地“管”,該放的一定要“放”;同樣,也不能只是一味地“放”,該管的一定要“管”。要有“管”有“放”,“管放結(jié)合”。這才符合教育的辯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