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12月初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Springfield)市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后為春田學院),該校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博士為了解決冬季室外寒冷,橄欖球、棒球無法正常開展而發(fā)明了籃球,他借鑒了籃網球(netball)的規(guī)則,當年的籃球規(guī)則只有13條,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去世,終年78歲。
他未曾料到,由他創(chuàng)建的籃球項目竟然已經發(fā)展為美國國內的第三運動以及世界第十大球類運動,參與人數甚至略微超過了冰球。為了紀念奈史密斯博士發(fā)明籃球的功績,在春田學院校園內修建了美國籃球名人館—詹姆斯?奈史密斯紀念館。
1891年,奈史密斯在 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任教。他從當地兒童喜歡用球投向桃子筐(當地盛產桃子,各家各戶都備有桃筐)的游戲中得到啟發(fā),創(chuàng)編了籃球游戲。
起初,奈史密斯將兩只籃筐別釘在健身房內看臺的欄桿上,籃筐上沿距離地面3.04米(約10碼),用足球作比賽工具,向籃投擲。投球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每次投球進籃后,要爬梯子將球取出再重新開始比賽。以后逐步將竹籃改為活底的鐵籃,再改為鐵圈下面掛網。人們稱這種游戲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長一段時間之后,經過他與同事們反復商量才定名為“籃球”。
奈史密斯30歲時便發(fā)明了籃球,但籃球誕生后近半個世紀始終被人們所忽視,直到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才受到應有的尊重。75歲高齡的奈史密斯隨美國籃球隊抵達柏林,但美國籃球隊教練只負責他從美國到柏林的機票費,不承擔其在柏林的旅館費和入場券費用。而美國奧委會對此置之不理,使得這位籃球之父心情十分沉重。
國際業(yè)余籃球聯(lián)合會首任秘書長威廉?瓊斯則很尊重和敬佩他,不僅解決了他的旅館費用,并邀請他為奧運會首場籃球比賽開球。開球前,瓊斯向全體參賽運動員介紹了這位籃球發(fā)明者,奈史密斯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全部比賽結束后,瓊斯又安排奈史密斯主持發(fā)獎儀式,并授予他一枚奧林匹克特別勛章表彰他發(fā)明籃球的功績。當一位德國小姑娘向他敬獻月桂冠時,奈史密斯欣喜若狂,激動得把帽子拋向天空。
奈史密斯于1939年逝世。為了永遠懷念這位籃球運動先驅,國際籃聯(lián)在1950年第1屆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期間舉行的第一次中央局,決定把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的金杯命名為“奈史密斯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