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jb
風云使者 |
小升初“過渡期”時的需要做哪些準備?
|
|
無懸賞 |
瀏覽次數(shù):11351次 |
此問題已結束
|
|
|
小升初“過渡期”時的需要做哪些準備?
|
|
|
sdsfdx
圣騎士 |
回答于:2013/3/21 14:55:00 |
|
孩子從小學升入初中,是他們學習生活的又一個轉折。有人把中學時代比喻為人生成長過程中成敗的“十字”路口,按照前蘇聯(lián)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的話來說:“這是一個可塑性最大,危險性最大,最不穩(wěn)定的年齡階段。”初中與小學相比,不論是課程設置、授課方式、管理模式、還是學生本人的身心發(fā)展水平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對每一初一新生來講都是一個重大的挑戰(zhàn)。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盡管自己的孩子仍很努力,但成績卻不如小學時好了。這是由于孩子不適應中學學習生活的緣故。 從小學進入初中后,學生的不適應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對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初中生身份不適應;對教師較為放手的教育方式不適應;對多學科齊頭并進的教學形式不適應;對教師具有一定抽象性的授課方式不適應;對與更多的陌生同學交往不適應等等。 有了這么多的不適應,就使得許多小學生上了初中后,竟然覺得自己不會學習了,不會聽課了,不會交往了,處處感到不習慣,嚴重者還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或伴有散漫、打架等行為。 為此,作為家長必須盡快了解初中教育特點,幫助孩子完成初中銜接教育,讓每一位初一新生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進入角色,愉快完成初中學習。從孩子這方面來說,家長首先要幫助孩子調(diào)整好心態(tài)。在孩子升入初中之前,家長就把孩子在適應期里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講給他們聽,讓他們在心理上有所準備。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家長也可以帶孩子到他即將升入的學校去看看,讓孩子了解—下學校的整個人文環(huán)境和物質環(huán)境,最好能找教育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給孩子介紹一下學校的大概情況和特點,進一步幫助孩子增強對學校的認識和了解,減少陌生感。另外,在平時與孩子的交流、教育中要有意識地幫助孩子認識并做好四個方面的過渡。 一、學習環(huán)境的過渡 中學課程比起小學增加很多,而且每一門都有其特點。其中不僅包括一般常識性的內(nèi)容,而且還揭示了學科的最一般規(guī)律,系統(tǒng)性日益突出。選修課越來越多,深度、難度亦不斷提高。學生來到新的學校,首先面臨的是學習生活中明顯出現(xiàn)的“五多一少”。 “五多”指的是“書多、課多、教師多、作業(yè)多、活動多”,學習科目從小學的幾門課增加到十幾門,僅初一年級就有十多門課(語文、數(shù)學、外語、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美術、音樂、體育、勞動技術)每科都有專門授課教師。 “一少”指的是“教師盯得少”。學生往往對班主任盯得少誤認為是“松”,其實不然,中學的培養(yǎng)目標旨在自主性上。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自我約束能力。剛入學的初一學生若仍從興趣出發(fā),或重視班主任老師的課或者語、數(shù)、英等所謂的主科而忽視所謂的副科,就會給今后的“兩極分化”埋下不良的種子。因此必須告訴學生每門學科之間都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學好每門功課都很重要。 二、學習動力的過渡 初中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希望,既是學校和家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關鍵時期,也是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理想的最佳時期,因為有了理想才會有堅定的信念和明確的奮斗目標。 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fā)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我確信這也是一個真理!焙⒆舆M入初中以后,由于學習負擔較重,平淡枯燥的學習會使他們停滯不前,學校和家長只有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才能激發(fā)他們的熱情,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屆時,學校再圍繞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如何成才,如何做人,展開一系列的教育活動,使他們學習的動力從被動的接受知識逐步過渡到為社會理想、人生理想而學,使學生逐步明確并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責任感。這些教育都需要家長的配合。 古時候,有刺股懸梁,穿壁引光,積雪囊螢,燃糠自照等勤奮好學的故事,不正是家長教育青少年勤奮好學積極上進的良好的事例嗎?但是,家長要求和鼓勵孩子勤奮學習、刻苦鉆研,一定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教育方法,千萬不可用封建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思想來教育孩子,以免影響孩子們世界觀、價值觀的正確樹立。 三、學習方法的過渡 中學階段,學生學習成績出現(xiàn)明顯的分化現(xiàn)象,某些小學時期的成績佼佼者,上了中學后會感到越來越吃力,甚至還有個別學生出現(xiàn)跟不上班的現(xiàn)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中學的學習方法與小學不同,孩子們沒有盡快適應中學的學習方法。 中學的學習方法特別強調(diào)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一是學會預習。要求學生要認真看教材,不懂的地方做標記,上課重點聽。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說的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準備才能成功,如果倉促從事,就難免失敗。二是學會抓住重點。有的放失地學習,課堂上認真聽講,記好筆記,不需要記的不要記。三是學會突破難點,遇到難以理解的地方,要先記下來然后聯(lián)系以前的知識反復思考,再舉一反三的強化訓練。四是學會復習。每天做作業(yè)前應先回憶老師講的內(nèi)容,回憶不起來時,再翻書看一看,看過后繼續(xù)回憶,這種方法就叫嘗試回憶記憶法,俗話叫“過電影”。最好是能把回憶起來的內(nèi)容用詞或短語概括下來。五是學會獨立完成作業(yè),做作業(yè)的目的是加深對所學內(nèi)容的靈活運用和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可照抄照搬書本內(nèi)容。 一般來說,數(shù)、理、化等理科課程最好在復習、理解、記憶定理公式的基礎上再做作業(yè)。語文、歷史、政治等文科課程也應在復習理解記憶的基礎上,除必要的名詞術語外,最好都要用自已的書面語言敘述,這樣才能做到對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切忌在遇到困難和麻煩時,自己不看書、不復習、不動腦筋,而是去問家長或問同學。復旦大學教授許純芳在他著的“平面幾何四種”一書的扉頁上寫到“不到山窮水盡,決不求助于人”,就是告誡人們遇到問題一定要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各學科的學習方法可以簡要概括為:語文:掌握最基礎字詞句,多讀多寫,會分析課文,學會積累,學會運用,考試的走向是閱讀理解、寫作占較大的比例。數(shù)學:多做多練善于歸納總結。外語:多記、多讀、多寫,力爭會背全文。政、史、地、生等都是靈活理解記憶?偟膩碚f要他們在學習上做到“三先、三后、三戒”——先預習、后聽課、戒把學習當苦差事,缺乏興趣;先復習后做作業(yè),戒過多采用機械記憶;先思考后問人,戒解題方法模式化,提倡一題多解,認識到正確的答案不止一個,培養(yǎng)開放性思維模式。好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了,學習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孩子將終生受益無窮。 四、心理方面的過渡 中學階段是青少年成長發(fā)育中一個重要階段,從心理方面講,他們正從幼稚走向成熟,從依賴走向獨立,有成人感、但情緒不夠穩(wěn)定。正是由于這些新特點的出現(xiàn),常使他們處于半成熟、半幼稚、半兒童、半成人狀態(tài),心理比較脆弱,抗挫折能力較差。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一旦與同學和老師發(fā)生矛盾,就可能走極端,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不利。家長應該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定的挫折情景,讓孩子有鍛煉自己的機會。在思維方式上,中學也開始對學生系統(tǒng)地進行形象思維,抽象思維,邏輯思維,求異思維的訓練,建立主體和空間概念。學校和家長要特別注意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因勢利導。但不能以個性發(fā)展為借口,而忽視其他學科的學習,因初中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將為孩子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根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