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感。如果孩子們不學習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一員,學知識又有什么用處呢?在我們的日常親子教育中,要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責任感呢?下面唯學網(wǎng)親子教育頻道育兒指導專題小編為大家解決這一問題,敬請大家關注。
首先,下面的故事很好地表達了“社會責任感”的含義。
從前,有兩個兄弟共同擁有一個農(nóng)場。碎石土質(zhì)和干旱使得兄弟倆的生活非常艱難,但他們一直均分收成。他們兩個中一個有妻子和五個孩子;另一個是單身漢。一天晚上,成了家的那個兄弟睡不著覺,當他想起兩個人之間的安排是多么不公平時,輾轉(zhuǎn)反側(cè)了一夜。他想:“我兄弟沒成家也沒孩子,到老了都沒人照顧。他實在需要比一半更多些。明天我要提出給他三分之二的收成。那樣才更公平。”那天晚上,另一個兄弟也無法入睡,因為他也認為均分收成不公平。他想:“我兄弟有妻子和五個孩子要養(yǎng)活。他們對農(nóng)場付出的勞動也比我多。我兄弟應該得到比一半更多。明天我要提出給他三分之二的收成。”第二天,這兩兄弟見面后各自說出了他們認為更公平的打算。這就是社會責任感起作用的一個例子。
阿德勒有一個他稱之為“14天治愈計劃”的方案。他宣稱,只要完全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他就能夠在14天之內(nèi)治愈任何有心理疾患的人。一天,一個極度抑郁的婦女來找阿德勒。他告訴她:“如果你遵從我的建議,我可以在14天之內(nèi)治愈你的抑郁癥。”
她蔫蔫地問道:“你要我干什么?”
阿德勒回答:“如果你每天為別人做一件事,堅持14天,到時候你的抑郁癥就會消失了。”
她反對道:“憑什么我要替別人做事?從沒有人替我做任何事。”
阿德勒打趣道:“哎喲,那你可能需要21天了。”他接著補充說:“如果你實在想不出愿意為別人做的事,那就想想看,假如你有心情去做的話,可以做些什么吧。”阿德勒知道,哪怕她僅僅是想想能為別人做些什么,她就已經(jīng)走上改善之路了。
德雷克斯常常說:“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其原因就在于,如果我們替孩子做的太多,就剝奪了他們通過自己的體驗來發(fā)展出對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機會。他們反而會認為自己需要別人的照顧,或者他們“理應”享受特別的服侍。
培養(yǎng)孩子社會責任感的第一步,是要教導孩子依靠自己。然后,他們才能為幫助他人做好準備,并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感到自己特別能干。當大人扮演“超級媽媽”或“超級老師”的時候,孩子們就學會了期待這個世界為他們服務,而不是他們?yōu)檫@個世界服務。正是這些孩子,如果他們不能如愿以償,就會認為不公平。當別人拒絕侍候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為自己感到難過,或者以某種傷害性或者破壞性的行為尋求報復。當他們尋求報復時,他們對自己的傷害往往與對別人造成的傷害是一樣的,甚至超過對他人的傷害。
在另一個極端,是一些家長和老師太過忙碌,沒有時間教導孩子為培養(yǎng)好的品格而學習社會和生活技能。恰恰就是這些成年人為孩子不“守規(guī)矩”而感到氣惱。我不明白他們認為孩子能從哪里學到恰當?shù)男袨椤τ诤⒆拥牟涣夹袨,太多的大人只?ldquo;責備”孩子,而不是承擔他們自己應盡的職責。
正面管教通過促進社會責任感,能幫助大人和孩子走出這一惡性循環(huán)。父母和老師們常常不知道,他們?yōu)楹⒆铀龅暮芏嗍虑槭呛⒆幼约罕緛砟茏龅。他們沒有花時間教孩子學習如何對家庭和班級做出貢獻。我們不妨來列個清單。請問老師們,你在班級里做的多少事情是可以由孩子們自己來做的?請問父母們,你為孩子做的多少事情,是僅僅為了圖省事,而不是為了幫助孩子通過自己動手來感覺到自己的能力?
在我與人合著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中,我們談到了讓學生們參與頭腦風暴,討論需要在教室里所做的所有事情的重要性。雖然老師也可以參與到這種頭腦風暴中,但是,一旦讓孩子們這么做,他們能夠想出的事情之多簡直令人驚訝。在列出孩子們能做的事情的清單之后,要為每一項工作找一名志愿者。老師要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有任務,甚至可以有一個“監(jiān)督員”。建立一個工作輪換制度(在學生們的參與下)是很重要的,這樣就沒有人會在太長的時間里做不那么誘人的事情。非常明顯的是,分擔任務會增強孩子們的歸屬感、教給孩子們生活技能,并且讓孩子體驗到社會責任感。
唯學網(wǎng)是國內(nèi)最具價值的教育培訓與互動學習平臺,致力于為考生提供第一手的教育資訊與院校教學服務,因此考生如若獲知更多關于親子教育的資訊,如親子交流,育兒指導等,請隨時關注唯學網(wǎng)親子教育培訓欄目,唯學網(wǎng)小編會在第一時間為考生發(fā)布相關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