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產品負責人,怎么做競品分析?
競品分析于每位產品經理而言都可以算作是基本功要求,那么如何才能做出一份有價值、足夠深入的競品分析呢?當你想站在更高階的SaaS產品負責人維度時,你又可以如何進行思考?本篇文章里,作者便總結了SaaS產品負責人級別的競品分析的相關思考,一起來看一下。
大部分SaaS產品經理都會做競品分析,但是有價值的分析報告卻很少。
原因在于,大部分SaaS產品經理的競品分析都局限于當下負責的一小塊功能,或者雖然有廣度,但是不夠深入。
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根據我多年的職場經驗,有能力的人總會獲得成功機會。而沒有能力的人即便“幸運”的獲得了機會,也會成為失敗的導火索。
競品分析也一樣——如果你只著眼于眼前的工作,或者滿足于膚淺的報告——那么你的能力將無法得到提升,未來也很難勝任產品負責人的工作。
一份好的競品分析,應該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目的明確、重點突出
競品分析一定要目的明確。
比如,如果是為了找到可以借鑒的商業(yè)策略,或者新的商業(yè)機會,就一定要分析競品的定位、策略和核心競爭力。否則可能就浮于功能表面,而遺漏了真正的重點。
2)信息增量、去偽存真
如果只是收集和整理網上公開的信息,那么就缺乏信息增量,而且可靠性也會被質疑。
因此,優(yōu)秀的產品經理會積極通過人際渠道了解競品用戶、員工、合作伙伴的真實反饋;通過分析競品財報(如果有)獲取競品真實的經營狀態(tài);以“潛在客戶”的身份申請試用競品,并和競品的售前、銷售等人員進行溝通。
3)究竟精神,洞察機會
好的競品分析不會僅僅停留在“競品做了什么”以及“做得好不好”。而是會進一步分析“為什么A競品能做好,而其他競品做不好”,以及“如果我們來做,能否做好?”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洞察競品成功或失敗背后的原因,從而洞察到新的機會。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份SaaS產品負責人級別的競品分析。如果你能按照這個框架進行實踐,就可以更快具備產品負責人的能力。
一、競品分析大綱
產品是SaaS商業(yè)模式的核心,這就意味著,只有從戰(zhàn)略、運營和產品設計三個層面進行分析,我們才能洞察競品的優(yōu)劣勢,預判它可能采取的策略,并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具體來說,可以從6個層面對競品進行分析:
1)戰(zhàn)略定位
即競品存在的價值是什么?它滿足了什么客戶的什么需求?客戶為什么愿意付費?
2)增長策略
競品通過什么策略進行獲客和留存,從而實現規(guī);?
3)能力
競品有哪些獨特的內部能力,包括團隊能力、技術能力和服務能力等
4)資源
競品有哪些稀缺的外部資源,包括數據、標桿客戶、C端用戶等
5)場景
競品客戶有哪些核心場景?場景覆蓋全不全?標準化程度高不高?
6)體驗
用戶使用競品的效率如何?可用性高不高?
值得一提的是,只是滿足上述結構要求,那么還只是“及格水平”。如果缺乏“洞見”,仍然會被認為是一份粗略、浮于表面的分析報告。因此,我們需要多方收集信息,并且通過細致的分析和驗證,得出自己獨到見解,比如:
競品有哪些獨特的優(yōu)勢?
為什么該競品具備這樣的優(yōu)勢,而其他競品則沒有這樣的優(yōu)勢?
競品存在哪些缺陷和風險?
競品的缺陷本質上反映了什么問題?
未來,競品可能會采取什么競爭策略?為什么?
有什么值得我們關注的商業(yè)機會?
主要信息收集渠道如下:
二、戰(zhàn)略定位
戰(zhàn)略定位是SaaS產品的根本。如果對一款競品的戰(zhàn)略定位沒有清晰的認知,那么就不可能有什么深刻的洞察。
戰(zhàn)略定位又分為5個部分,分別是:
1. 產品價值
主要包括2個關鍵點。
第一個關鍵點是客戶價值。具體包括客戶是誰?他們有什么痛點?競品的解決方案是什么?客戶付費意愿強不強?
其中,客戶的付費意愿能夠驗證產品價值的大小。
第二個關鍵點是產品類型。產品類型決定了SaaS公司給客戶交付什么樣的價值,以及SaaS公司在產品能力上可能存在的優(yōu)劣勢。
比如,管理型產品主要幫助客戶解決管理問題。由于大型企業(yè)對管理問題更為關注,因此往往是管理型產品的核心客戶。
同時,由于大型企業(yè)個性化需求復雜,管理型SaaS往往面臨標準化的難題,因此他們大多都會選擇建立PaaS平臺,或者研發(fā)基本的自定義功能。
這一類產品包括主流的CRM、HR等。
工具型產品主要是幫助員工和組織解決效率問題。這一類產品的標準化程度較高,但是行業(yè)深度不夠,護城河較低。
典型的工具型產品包括辦公協(xié)同、電子簽等。
和管理型、工具型主要解決管理或效率問題不同,業(yè)務型產品主要解決收入問題,即幫助企業(yè)服務客戶,從而創(chuàng)造收入。
這一類產品的功能復雜度相對較低,但是要求SaaS公司能夠提供咨詢甚至代運營的能力,從而幫助客戶拿到“商業(yè)結果”。
典型的業(yè)務型產品包括SCRM、電商SaaS等。
最后一類是平臺型產品。行業(yè)領頭羊因為積累了大量客戶資源,從而可以搭建平臺,幫助客戶尋找SaaS公司,也幫助SaaS公司獲客。比如釘釘、企業(yè)微信都有平臺型產品的屬性。
創(chuàng)業(yè)公司要盡量借力平臺,而不是自己建立平臺。
2. 市場規(guī)模與趨勢
市場規(guī)模是SaaS產品的天花板。比如,面向夫妻老婆店的SaaS產品,他們的市場天花板就是全國約600萬家傳統(tǒng)便利店。
除了當下的市場規(guī)模,我們還需要考慮市場的發(fā)展趨勢。
比如,房地產行業(yè)就有較強的周期性,我們需要判斷未來幾年房地產行業(yè)會不會陷入低迷。這可能會影響競品分析的結論,從而決定我們要不要進入,以及何時進入新市場。
3. 環(huán)境成熟度
主要考慮2點。
其一是政策環(huán)境。比如教育政策就對校外培訓SaaS有較大的直接影響,對校內教育SaaS也有間接影響(比如大規(guī)模的公轉私)。
其二是商業(yè)環(huán)境。比如區(qū)塊鏈行業(yè)很少見到融資的SaaS創(chuàng)業(yè)公司,核心原因就是區(qū)塊鏈缺少落地的商業(yè)場景,因此發(fā)展前景還不明朗。
4. 標準化程度
即便用戶價值和市場規(guī)模都很大,SaaS產品未必就有很大的商業(yè)價值。
核心原因之一是標準化程度。如果SaaS產品的標準化程度很低,那么商業(yè)效率就會很低。
比如制造管理SaaS(MES)就沒有出現很多知名的SaaS創(chuàng)業(yè)公司,行業(yè)集中度也非常低。核心原因就是MES標準化很難,即便是領先的SaaS公司,由于商業(yè)效率太低,也無法快速占領市場,從而實現規(guī);
5. 競爭程度
最后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競爭程度。
一般來說,一個大行業(yè)往往有1家領頭羊、2家追隨者,N家細分賽道玩家。
比如在辦公協(xié)同SaaS市場,從用戶數來看,釘釘就屬于領頭羊企業(yè),企業(yè)微信和飛書則是追隨者。還有很多小的SaaS公司,他們主要通過差異化策略占領較小的細分市場。
不同的行業(yè)地位則會導致不同的競爭策略。
比如領頭羊企業(yè)會占領最大的一塊市場,并且盡可能覆蓋更多的客戶群體。而追隨者則會在牢牢控制細分市場的前提下,想辦法攻擊領頭羊企業(yè)的市場。
另外,在競爭分析方面,還需要考慮到來自巨頭的威脅。
比如,做低代碼的SaaS公司,就需要分析它和平臺級低代碼產品的競爭策略,即如何避免和巨頭的直接競爭。
三、增長策略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即便是再優(yōu)秀的產品,如果沒有合適的增長策略,也很難獲得應有的商業(yè)成功。
因此,要全面分析一款SaaS產品的優(yōu)劣勢,判斷市場潛力以及我們跟進的必要性,就必須分析它的增長策略,即如何獲得客戶,如何留住客戶。
增長策略又可以分為4個層面,具體包括:
1. 客戶分類分層
增長策略的第一步,往往是客戶的分類分層。比如,按照客戶行業(yè),可以分為快消品行業(yè)、制造業(yè)等客戶類型;按照銷售規(guī)模,可以把客戶分為百億級企業(yè)、十億級企業(yè)、千萬級企業(yè)等客戶層級。
分類分層的目的,在于不同類型不同規(guī)模的客戶有不同的痛點和付費能力,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去觸達和服務。
比如,年銷售額在千萬級的客戶,愿意為一款SaaS產品支付的年費,往往在萬元甚至千元級別,因此最好采取電話銷售的方式成交,從而提高獲客效率,反過來也可以降低產品售賣價格。
而年銷售額在百億級的客戶,就不能采取電話銷售的策略,而應該盡可能面對面的交流。
2. 獲客策略
我們需要分析競品的主要獲客渠道,以及各渠道的效率。
比如,如果競品在抖音進行獲客,而且效果顯著,那么我們也需要考慮是否應該拓展抖音渠道。
3. 留存策略
主要分析競品的護城河,即客戶為什么會選擇續(xù)費。這方面的分析,可能需要對競品的用戶進行調研,以獲得盡量準確的信息。
一般來說,SaaS產品的護城河包括業(yè)務數據、用戶習慣、替換新產品的潛在風險等等。
4. 關鍵指標
我們應該盡可能獲取競品的關鍵業(yè)務指標。比如競品的付費用戶數、獲客成本、續(xù)費率等等。這些指標可以驗證競品增長策略的有效性,也幫助我們檢查競品分析是否足夠準確。
在這里,有一些朋友可能會問:王老師,既然產品負責人都分析了戰(zhàn)略和增長策略,為什么不繼續(xù)分析營收、毛利等財務指標呢?畢竟這些才是最終的經營結果。
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對于真正的SaaS公司來說,客戶數、客單價、續(xù)費率等指標,已經足夠反映SaaS產品的健康程度;
對于中國SaaS公司來說,營收、毛利等數據都是高度保密的,邏輯推導的偏差又太大。
其實,即便是續(xù)費率這樣的數據,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很難獲取的。對于有贊這樣的上市公司,可以通過財報獲取這些指標數據。而對于非上市公司,我們可以通過人際渠道獲取信息。當然,這些信息往往都是商業(yè)機密,因此也不用過于勉強。
四、能力
為什么字節(jié)跳動有那么多優(yōu)秀的產品?其背后有什么成功的規(guī)律?
對于這些問題,相信每一位同學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在我看來,這些產品成功的背后,都離不開字節(jié)跳動的一個底層能力:千人千面的算法。
對于中國SaaS也一樣,當我們拆解一個成功的SaaS產品,一定不要忽略其成功背后的獨特能力。
比如,SaaS星球的一位CEO會員,他在提供招聘SaaS的基礎上,還提供帶教服務,手把手教客戶如何使用和運營SaaS產品。正是通過這種深入的“客戶成功”服務,他的收入留存率(NDR)遠超中國行業(yè)水平,甚至超過Salesforce等國際產品。
在中國,大部分業(yè)務型SaaS都需要配套業(yè)務服務能力,比如咨詢能力、帶教能力、代運營能力等,這也是中國SaaS的重要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要盡量分析“獨特”的能力。如果某個能力大部分競品都具備,那么就很難構成競爭優(yōu)勢。
五、資源
SaaS高管群曾經討論過釘釘、企業(yè)微信和飛書的競爭關系。大家一致的結論是:企業(yè)微信是其中最難被替換的SaaS產品。原因當然不是企業(yè)微信的產品功能有多優(yōu)秀,而是個人微信向其開放了13億用戶資源。
在中國,具有“稀缺資源”的SaaS產品還有很多。
比如,在B端產品領域,標桿客戶一直是比較稀缺的資源,甲方在選擇產品時,一般都會優(yōu)先考慮“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已經成功應用的產品。而明源云在房地產行業(yè)深耕多年,據說中國房地產100強有99家都是其客戶,這無疑進一步鞏固了它在行業(yè)的領先地位。
因此,在做競品分析時,千萬不要遺漏SaaS產品背后的“稀缺資源”,因為它也許才是某個SaaS產品成功的關鍵。
六、場景
這一部分主要是分析具體的功能。包括產品支撐了哪些核心場景?解決了哪些痛點問題?支撐和解決的效果怎么樣?有哪些可以改善、或者可以借鑒的地方?
如果是比較完整的競品分析,我建議從分析整體業(yè)務場景和產品架構開始,再對其中的重點場景和功能進行詳細分析。從而讓讀者能夠快速了解重點場景和核心功能的對應關系。如下圖:
場景層的分析,重點要放在競品功能如何解決客戶在業(yè)務場景中的痛點。
比如,中小企業(yè)營銷管理的重點往往不在于銷售過程管理,而在于如何獲取更多高質量的線索。在以前,中小企業(yè)在公域平臺投放廣告后,不但客戶信息容易在中途“丟失”,企業(yè)也很難準確分析各公域平臺的獲客效率。
比如,在百度投放廣告后,客戶需要填寫表單,再由銷售人員回撥聯系,這些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無疑會提高線索流失率;如果客戶直接通過廣告電話聯系,一方面不一定能馬上接通,導致客戶選擇聯系其他廠商,另一方面銷售人員也搞不清楚客戶的來源,影響后續(xù)的廣告投資回報分析。
而衛(wèi)瓴SCRM就通過與各大公域平臺打通,讓潛在客戶能夠直接添加銷售人員的企業(yè)微信,一方面縮短了與潛在客戶溝通的鏈路,提升了“加微率”,另一方面也打通了營銷數字化鏈路,企業(yè)可以精細化分析各公域平臺的獲客效率,從而優(yōu)化廣告投放。
通過“場景-痛點-功能設計”的匹配分析,我們就能了解到競品在功能設計上的優(yōu)缺點,從而找到可以借鑒或引以為戒的地方。
七、體驗
對于SaaS產品來說,體驗的核心是用戶使用效率。
如果用戶無法獨立完成某個操作,或者完成某個高頻功能的操作不夠簡潔,那么就說明產品的用戶體驗存在明顯缺陷。
體驗層的分析,產品經理一定要親自試用,獲取第一手的信息。
比如,在有贊微商城SaaS新建商品時,在右邊頁面會動態(tài)預覽客戶端的商品頁面效果,這種設計就比很多SaaS產品簡潔、直觀得多。
在圖片上還有一個“更多功能”的按鈕。我推測是有贊考慮到該功能的客戶主體是中小商家,在頁面上展示必要的功能就能滿足他們的需求,而且可以減少用戶的理解難度。
而那些對系統(tǒng)有更高要求的“專業(yè)用戶”,也很容易通過“更多功能”找到他們需要的字段。這樣的細節(jié)設計,充分體現了有贊優(yōu)秀的用戶體驗設計能力。
八、總結
很多朋友會說:競品分析的難點,在于高質量信息不好收集。
如果我們把競品分析看成“一次性的作業(yè)”,那么毫無疑問,短時間內很難收集到足夠多的高質量信息。
但是,如果我們把競品分析看成日常的核心工作,在平時就注意收集素材,那么這個問題的解決就會容易得多。
比如,我們是否有關注哪些客戶使用過競品?這些客戶有沒有重點調研?
比如,我們平時是否有遇到競品的用戶、員工甚至投資人?我們有沒有和他們保持聯系?
再比如,我們平時分析競品遇到困難,有沒有假扮客戶,去和競品的銷售人員交流、驗證?
我相信,如果產品經理真的重視競品分析,就一定可以收集到高質量的競品信息。
來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以上是關于用戶增長師的相關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用戶增長師信息,第一時間了解用戶增長師相關資訊,敬請關注唯學網用戶增長師欄目,如有任何疑問也可在線留言,小編會為您在第一時間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