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亦姝這個名字,突然在剛剛過去的春節(jié)假期被刷屏。
她不是什么大牌明星,只是上海復旦附中的一名16歲高中女生。在央視一套播出的文化綜藝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中,這位小姑娘表現出色,憑借強勁實力和淡定心態(tài),強勢攻擂北大女博士陳更,成功成為當期擂主。一票觀眾被她的才情折服,感嘆她滿足了大家“對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不少觀眾表示,自己的孩子看完節(jié)目后,自覺地開始背古詩詞了。
在第一環(huán)節(jié)的個人追逐戰(zhàn)中,武亦姝9道題全部答對,戰(zhàn)勝百人團中的308人次,因為戰(zhàn)勝一人獲一分,她也成為了《中國詩詞大會2》播出以來,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最高分獲得者。在爭奪攻擂資格的“飛花令”環(huán)節(jié)中,小姑娘的表現更出色。當時武亦姝與對手圍繞“月”字吟詩,她說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之后,被提醒這句詩重復了,卻毫不慌亂,微笑著脫口而出《詩經》里《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作為本季《中國詩詞大會》新增的環(huán)節(jié),“飛花令”源自古人的詩詞之趣,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時的一個文字游戲,得名于唐代詩人韓翃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節(jié)目總導演顏芳介紹,每場比賽的“飛花令”環(huán)節(jié),關鍵字不再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詩詞中的高頻字,“這是真正高手的較量,挑戰(zhàn)者必須在極短時間內完整說出一聯(lián)詩句,不僅考察選手的詩詞儲備,更是臨場反應和心理素質的較量!
曾有人擔心,選手只重視背誦詩詞的數量,而忽略理解。在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看來,這純屬多慮,她笑言,《唐詩三百首》的原序里就有一句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吟誦過程中,詩歌的真善美是滲透到心里去的。武亦姝的謙遜不是裝出來的,而是有詩意在她心中,她對詩的理解,不需要考她一個字怎么念,一個詞怎么解釋,她站在那里氣定神閑的樣子,詩意就出來了,這就是所謂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事實上,在《中國詩詞大會》中,像武亦姝這樣的高手還有很多:13歲的初一學生葉飛,擅長用文言文寫作,小小年紀就有不俗的詩詞積累;北大博士生陳更,工科出身,卻滿腹文才,是好幾場比賽擂主。但這些“行走的詩詞庫”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把詩詞當做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同于其他“00后”,武亦姝的偶像并非那些耳熟能詳的“小鮮肉”,而是詩人陸游。她在節(jié)目中說,古詩詞能讓她興奮,“我的書柜上只有一類書,就是陸游的詩詞,我覺得古詩詞里有很多現代人給不了我的東西!
選手們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但節(jié)目的魅力絕不僅限于此。王立群、康震、蒙曼和酈波四位點評嘉賓,用精準獨到的視角,為現場和觀眾解讀詩詞背后的故事。節(jié)目組選擇的經典詩詞,也大多和典故相關,這也給了四位嘉賓更大的發(fā)揮空間。蒙曼在講解毛主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時解釋,這是毛主席引用了李賀的詩,“李賀英年早逝,只有240多首詩流傳下來,其中被毛主席點評過的,就有80首。”北師大教授康震解讀講到辛棄疾的“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時,即興發(fā)揮:“辛棄疾的心情,就像歌曲《悟空》唱的‘我要這鐵棒有何用’,懷才不遇。”
與上一季《中國詩詞大會》局限于唐詩、宋詞相比,本季入選節(jié)目的詩詞從中國詩歌的緣起《詩經》開始,包括了楚辭、漢魏六朝詩、唐宋詩詞、明清詩詞,一直延續(xù)到當代的毛澤東詩詞,時間跨度達數千年,涵蓋了中國文學史。在蒙曼看來,唐詩、宋詞雖然是中國詩歌文化發(fā)展史上的兩座巔峰,但必須要考慮詩歌的歷史流動性,“中國人不是到唐朝才有詩意,也不是到宋朝才有了詞的審美,而是從《詩經》開始到當代中國,形成了中國人特定的審美方式!庇^眾對于《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捧,也讓她感慨,中國人的詩心沒有斷,只是需要外界力量來激活,“這就好像種子本來存在,只要一滴水、一縷風,它就能發(fā)芽!
以上就是此次唯學網為大家分享的全部信息,想要了解更多關于高中資訊或者其他教育培訓相關方面的信息請關注唯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