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湖南六合國學書院執(zhí)行院長陳曦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學一詞,古已有之,通常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學術,但國學不僅僅是“之乎者也”,更應該學以致用,從中吸取力量,作為一種軟實力來凸顯,不能為學而學。
陳曦明表示,雖然對于國學的概念有很大爭議,比如有說國學一般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學術,也有說,國學即“以易學為根基發(fā)展出來的華夏諸子百家學術”。但爭議歸爭議,近年來,國學的研究與傳播卻漸成星火燎原之勢,這對積極傳播中華文化、增強傳統(tǒng)文化影響力是大有裨益的。他認為,國學不僅僅是“之乎者也”,更應該學以致用,從中吸取力量,作為一種軟實力來凸顯,不能為學而學。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國學力”的觀點。
陳曦明認為,從國學到國學力,就是從有形到無形,從虛到實,從虛化到亮化,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比如,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意思是說,不必憂患別人不了解自己,應憂患不了解別人。我們就需要洞察力,在生活中運用,不要怨天尤人。學習貴在應用,歸結(jié)于“力”的作用才有益處,否則讀書無用。
“國學力”可分為精神力與物質(zhì)力。人的精神、信仰及抱負非常重要。而物質(zhì)力,則是事業(yè)成功的基礎。陳曦明表示,這需要慢慢體會。他有個藝術主張叫“逢二則變”,即碰到雷同的字或筆畫,就自然產(chǎn)生變化。在生活中為陰陽之變,而在國學中則為機智之變,山無常態(tài),水無常形,世事亦如此。
陳曦明最后表示,傳統(tǒng)文化要講傳承,學脈不斷,文化不滅,中國文化才能復興。所以,在當今大力倡導社會和諧的前提下,有必要大力弘揚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化。
如需獲得更多國學相關資訊,如國學資訊、國學人物、國學書苑、國學常識、國學機構(gòu)等,敬請密切關注唯學網(wǎng)國學培訓頻道,小編會在第一時間作出相關報道!